close


 


人到中年,要做的事還很多,但是已懂得放慢腳步,慢慢來,也許會做得更好一點。這也是進入一個『給』的階段,回饋社會、提攜後進,因為,你給得起了。同時,中年帶著幾分慵懶和散漫,可以好整以暇地開始二度學習(或者事業的第二春),前途將一片光明。不過,我倒是覺得步入前中年,有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不要。」

我喜歡回顧,因為我不喜歡忘記。席慕蓉總是說:「在世間,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時刻,似乎都有一種特定的安排,在當時也許不覺得,但是在以後回想起來,卻都有一種深意。」我也喜歡往前眺望。人到中年,要做的事還很多,但是已懂得放慢腳步,慢慢來,也許會做得更好一點。


張曉風曾經這麼形容中年的心情:「一切正好,有看雲的閒情,也有猶熱的肝膽,有尚未收斂也不想收斂的遭人妒的地方,也有平凡敦實容許別人友愛的餘裕,有霍然而怒的盛氣,也有湛然一笑的淡然。還有什麼可說呢?芽嫩已過,花期已過,如今打算來做一枚果,待果熟蒂落,願上天復容我是一粒核,縱身大化,在新著土處,期待另一度的芽葉。」的確,到了中年,是一個「給」的階段,回饋社會、提攜後進,因為,你給得起了。


同時,中年,帶著幾分慵懶和散漫,可以好整以暇地開始二度學習(或者事業的第二春),前途將一片光明。不過,我倒是覺得步入前中年,有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不要」,比如對於一些覺得好像「應該」學好的東西,但卻又懶懶的(如電腦、外文),就可以稍微大聲地說「我年紀大了,我不學可以吧!」比如可以不再委屈自己,可以做些「理想」的事,也許不一定賺很錢,但要讓自己樂在工作。
當然,中年也開始懂得珍惜了,就如同席慕蓉寫的:「有時候,對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為一個念頭而已,這個念頭就是|這是我一生中僅有的一次,僅有的一件,然後,所以的愛戀與疼惜就從些而生,一發而不可遏止了。」



有位朋友曾經這麼覺悟說:「年輕時,我們只算能夠得到的,但人到中年,可就不能只再算得到的,還得學會算付出的成本,否則當上一個公司的總裁,一年薪水賺一千萬元,但是沒法去參加好友的生日派對和看一瑒喜歡的電影,又如何?」



追求生活品質是無止境的,物質的需求是可以衡量的,但是生命的品質再不開始細究損失更大,很多進入中年期的人忽然瞭解到生活與生命的差異-年輕時「討生活」,一天天付出不覺得什麼,那知唯一的生命歷程就是那一天天的生活纍積而成的!


有人說,中年是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因為時到中年會重新評價夢想與現實,人們發現時不我予,生命在指間流逝,生活在不斷重覆,很多事情再不去做就稍縱即逝,大有「現在不做,可能永遠就沒有機會去做」的急切感受,這使得中年人往往做出令人吃驚的決定。於是有人出家、有人拋下高薪工作去當義工、有人轉行、有人離婚…對於一般芸芸眾生來說,年紀愈大或許不完全確定生命中要什麼,但是不要什麼就愈來愈清晰了。



最近又重新看了「虎克船長」這部電影,瞭解到虎克船長那麼怕鱷魚腹中傳來的嘀嗒聲,原來小飛俠這個成人童話不斷反覆敍說的是對童年的懷想與懼怕時間的流逝,虎克船長原來怕的是時間嘀嘀嗒嗒的流過,流逝…。


看著花開、花落,或許傷感,但是我們知道花明年一樣會開、會落,但是,生命經驗,一旦過去,卻是再也無法重現,縱使人事時地物可以勉力複製,但是人的心情一旦過了,卻是再也無法尋覓。



當我們說著「曾經」兩個字時,背後隱藏的是無法言說的遺憾與哀傷吧?



我們都像彼得潘一樣,不想長大。



長大了的我們,也永遠懷念童年,就像懷念鄉愁,童年與鄉愁是一種心境,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最美好的時光,家鄉、歡樂和童年,合而為一,是我們生命中永遠無法挽回的失落和惆悵。





當我們不斷往前飛奔時,其實卻是不斷回首,不斷在填補在追尋過往的童年。



◎延伸推薦:李偉文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y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